“這個辣椒還有皺紋,證明它還可以長大先別摘,這兩個有光澤的夠成熟了才摘。摘完辣椒再把這個苗掛上去,不然上面長出辣椒來,它垂直下來就會掉了?!被刎撠熑隧f繼明正在大棚里指導工人們采摘辣椒,看著豐收的辣椒他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當前是大棚辣椒的采摘期,走進澄泰鄉(xiāng)高頂村朝南莊的上林縣韋繼明大棚蔬菜基地,看到一壟壟、一株株的辣椒樹比人還高,翠綠色的辣椒掛滿枝頭,個個色澤飽滿,長勢甚是喜人。
基地大棚都是種黃皮尖椒118辣椒,畝產量一年約有1萬斤,大棚基地占地25畝左右。工人們穿梭在辣椒叢中,手腕輕轉,不一會兒就摘滿了一桶辣椒,大棚內一派繁忙景象。
韋繼明以前是貧困戶,他家主要靠常年外出務工收入維持家庭生活開支。由于需要照顧家庭,2015年韋繼明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在一個蔬菜公司大棚基地務工,看到大棚種植蔬菜前景不錯,學到技術后就自己流轉土地試種了幾畝哈密瓜,當年收成不錯,讓他信心大增。
2017年韋繼明開始種辣椒,為了錯開與海南、云南、廣東等地的辣椒上市期,他經常深入大棚研究辣椒的生長特點,確保辣椒高質高產,力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2018年,韋繼明發(fā)展種植產業(yè)不但自己成功脫貧,還帶動村里的群眾就業(yè)增收,成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村委的幫助下,他參加了致富帶頭人培訓,技術越來越成熟,他又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guī)模。目前,他的大棚蔬菜基地發(fā)展越來越好。每年都給周邊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yè)的崗位,讓大家實現了照顧家庭和務工增收“兩不誤”。
每到用工高峰期,韋繼明一天需要雇請10多名村民到基地務工,長期在基地干活的盧枝蘭,可以通過務工收入和土地流轉獲得固定收益“雙收入”。
高頂村村民盧枝蘭說:“我每天工作8個小時,月工資2000多元,如果加班的時候有3000多元。家還有幾畝地租給老板,每個月都有收入穩(wěn)定,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p>
韋繼明正在擴大種植規(guī)模,引進空心菜和紅薯葉種植,豐富蔬菜種植種類,豐富群眾的“菜籃子”,鼓起村民的“錢袋子”。據介紹,種植基地優(yōu)先用脫貧戶和生活比較困難的農戶。辣椒主要銷往南寧市、湖南和貴州,銷量穩(wěn)定。同時,種植基地也鼓勵帶動脫貧戶創(chuàng)業(yè),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帶領大家一起創(chuàng)業(yè),一起致富。
近年來,澄泰鄉(xiāng)始終將產業(yè)發(fā)展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充分發(fā)揮黨建示范引領作用,做深做實特色農業(yè),不斷壯大特色種養(yǎng)殖業(yè),堅持“一村一品”,大力發(fā)展黑皮果蔗、火龍果、生豬、肉牛等特色產業(yè),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拓寬群眾收入渠道,有效促進產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進一步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