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云—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唐藝文 通訊員 李夢旭)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業(yè)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加快農業(yè)綠色低碳發(fā)展步伐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賓陽縣堅持政府引導、政策推動、市場運作、整縣推進、產業(yè)發(fā)展的工作思路,不斷探索建立可推廣、可持續(xù)的高效利用機制,引領秸稈綜合利用提質增效。
近日,記者走進賓陽縣種植食用菌的合作社,看見大棚內還在發(fā)酵的栽培料冒著熱氣,工人正忙著制料、裝袋,菌棒一排排整齊堆放。經了解,這些用來種植食用菌的栽培料都是通過桑枝、玉米、甘蔗等農作物秸稈打碎再發(fā)酵而來。
農作物秸稈含有豐富的碳、氮、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生物質資源,能為食用菌生長提供能量,種植出的鳳尾菇、秀珍菇、草菇等更是厚實鮮美。同時,利用秸稈栽培比普通栽培方式出菇率更高、批次更多,在管理上也方便了許多。
“草菇的栽培料主要是甘蔗秸稈、玉米秸稈,均向當地的農戶收購而來?!辟e陽縣綠品鮮食用菌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陸強介紹,收購玉米秸稈、甘蔗秸稈每噸大約700元。秸稈巧種食用菌,不僅讓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同時還能為農戶多增加一份收入。
據了解,今年賓陽縣農作物播種面積達220萬畝,產生了85萬噸的農作物秸稈。賓陽縣通過采取原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飼料化等多種方式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秸稈綜合利用率維持在90%以上,成功打造了秸稈資源高效利用的“賓陽樣板”。
近年來,賓陽縣積極引導企業(yè)利用秸稈生產食用菌,發(fā)展秸稈基料種植食用菌產業(yè)。通過推廣“秸—菌—肥基質利用”模式,擴大秸稈基料化覆蓋面,有效解決秸稈綜合利用難題,促進秸稈綜合開發(fā)與利用,讓“田頭廢物”變?yōu)椤熬G色財富”。
編輯:韋瑋
責任編輯:覃鳳妮
值班編審:黃登
(作者:唐藝文 李夢旭)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