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余件套古青銅器亮相南寧博物館
近半數(shù)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互動式展出讓觀眾長知識
參觀市民在仔細聽講解員介紹古青銅文物背后的故事
古青銅器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之一,以其繁多的種類、奇特的造型、瑰麗的紋飾、豐富的銘文和復雜的鑄造技術,展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輝煌成就。1月20日,“金聲和鳴——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展”在南寧博物館開展,展覽精心擷選了上海博物館藏青銅精品90余件套,且近半數(shù)展品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在古代中國,青銅器就被視為國之重器。青銅器之“重”,不僅體現(xiàn)在龐大的體量,更在于極為豐富而厚重的歷史積淀。本次展覽分為“禮制與戰(zhàn)爭”“社會與生活”“工藝與紋飾”三部分,生動闡釋了中國古代青銅器兩千多年發(fā)展中的藝術、科技、歷史文化價值,以及中國禮制文化的內涵。
問鼎中原、觥籌交錯、加官晉爵……這些耳熟能詳?shù)脑~語里,都有青銅器的影子。南寧博物館副館長覃忠介紹說,本次展出的90余件套青銅精品均為原件展出,其中的小克鼎、鳥獸龍紋壺、保卣等一級文物皆為青銅器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展廳中別具巧思地設計了青銅科普互動裝置,諸如甗、簋、簠、盨、觥等與青銅器物有關的生僻字均備注了讀音及注釋,讓觀眾既飽眼福還能長知識。
一件件青銅器,展現(xiàn)給觀眾的不僅僅是細膩精美的紋飾,或是記錄要事的銘文,更讓人欣賞到綿延兩千余年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感受到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底氣和光輝。據(jù)悉,本次展覽展期將持續(xù)至4月20日。在展覽期間,南寧博物館特別制作了觀展手冊和學習清單,并將陸續(xù)推出“小小國寶守護人”主題教育活動、“青銅器大挑戰(zhàn)”線上小游戲和研學課程,幫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國古代青銅文明。
重量級展品先睹為快
●小克鼎
年代:西周孝王
數(shù)據(jù):高56.5厘米,口徑49厘米,重47880克
資料:飪食器。整體器型沉穩(wěn)厚重,紋飾層次分明,口沿以下飾簡化的獸面紋,腹部飾波
曲紋或稱環(huán)帶紋,形似山脈起伏。器內壁鑄銘文八行七十二字。銘文中所述器主人“克”,其
官職為“膳夫”,曾受王命管轄王師,多次受到周王的冊命賞賜。
小克鼎傳為光緒十六年(1890年)在陜西扶風縣法門寺任家村出土的青銅器之一,當時共
出土了百余件青銅器。其中一同出土的就有著名的大克鼎,為與大克鼎區(qū)別,故稱小克鼎。
小克鼎一組7件,造型、紋飾、銘文相同,大小依次遞減。
●鳥獸龍紋壺
年代:春秋晚期
數(shù)據(jù):高44.3厘米,口徑16.6厘米,重6050克
資料:盛酒器。全器有四層主紋飾,自口至腹上部的三層主紋飾是蟠螭紋和一種人面鳥喙、獸體鳥尾的怪獸相纏繞,腹下部一層主紋飾為模仿西周早期風格的獸面紋與蟠螭紋彼此銜咬纏繞,軀干內皆飾細密雷紋。每兩層紋飾之間,可見犀、牛、虎、豹等作踞伏狀的小動物。
此壺于1923年山西渾源縣李峪村出土,當時共出有青銅器數(shù)十件之多,器物造型精美,風格獨特,影響甚大,被稱為“渾源彝器”,出土后大部分流散海外或下落不明,僅少數(shù)為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收藏。(記者 陳蕾 文/圖)
編輯:覃鳳妮
責任編輯:唐秋艷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陳蕾)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wǎng)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