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云梅
“希望能運用AR、VR等技術,以文物古跡為依托,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要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應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的先進事跡。”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做好新疆工作最基礎、最長遠的問題。全國兩會上,在疆全國人大代表、住疆全國政協委員不約而同談到這個話題。
過去一年,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自治區(qū)黨委牢牢把握工作主線,抓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工作,帶領新疆各族兒女團結一心、攜手奮斗,共同建設美麗新疆。
細處著手 深化社會各界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抓實。無論是出臺法律法規(guī)還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首要考慮。
抓綱帶目、綱舉目張。我區(qū)加強系統(tǒng)謀劃,從高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始終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
2月6日,新修訂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立法條例》正式施行。其中新增一條規(guī)定:“自治區(qū)級立法應當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翻開今年自治區(qū)政府工作報告,“深入推進文化潤疆,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重要安排。
按照自治區(qū)政協今年協商計劃,自治區(qū)政協將圍繞“創(chuàng)新拓展疆內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重點議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
不僅如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也被寫入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中。其中自治區(qū)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fā)展壯大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規(guī)定,“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民營企業(yè)”;自治區(qū)鄉(xiāng)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提出,“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農村移風易俗”……
建設文化潤疆先行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qū),是吐魯番一直努力的方向。去年吐魯番啟動文書、壁畫等專題博物館群建設,統(tǒng)籌實施吐峪溝、蘇公塔等古村落、古建筑保護工程,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示范基地4個,常態(tài)化開展“非遺+節(jié)慶”展示展覽等活動,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
社會調查是理論研究者的必修課。2023年,新疆大學確定了15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調研課題,內容包括青少年“筑基”工程、紅色文化及文化潤疆、民族團結、經濟社會發(fā)展等。新疆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專家楊麗帶著學生們赴基層開展調研,為加強理論研究闡釋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文潤心 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墨玉縣普恰克其鎮(zhèn)墩加依村青少年活動中心,小學生姆尼熱·托合提麥麥提用國家通用語言大聲朗誦古詩《望廬山瀑布》,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這樣的場景,在天山南北隨處可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
一年來,我區(q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力度持續(xù)加大,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了基礎。
在第26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期間,中華經典誦讀、“石榴花·小手拉大手·全家一起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活動,營造了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良好氛圍……
作為烏什縣依麻木鎮(zhèn)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創(chuàng)辦人,全國人大代表庫爾班·尼亞孜多年致力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他認為,時代在進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模式也要跟上。2023年,庫爾班·尼亞孜和新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合作開發(fā)了智能學習軟件,青壯年農牧民刷手機就能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潤心。新疆好戲連臺,不斷創(chuàng)新舉辦系列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jié)、首屆新疆文化藝術節(jié)、新疆草莓音樂節(jié)、烏蘇啤酒音樂節(jié)、“疆菓”音樂節(jié)……“新疆流光溢彩的文化節(jié)事,成為推進文化潤疆的有效載體,讓各族人民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增加交流、增強認知、增進情感?!弊灾螀^(qū)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徐銳軍說。
2023年,“博物館熱”持續(xù)升溫,新疆博物館參觀人數超過156萬人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實施環(huán)塔里木文物遺址、石窟寺等文物保護利用工程,不斷加強考古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建成120個自治區(qū)級非遺保護傳承基地、6個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傳承中心、10個非遺傳承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要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宗教觀。”一年來,我區(qū)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挖掘利用各類資源,引導各族干部群眾鑄牢中國心、中華魂。
守正創(chuàng)新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
“真的到首都北京了!”2023年8月15日晚,當和田至北京的CA9662航班緩緩降落在首都機場時,皮山縣第二中學學生帕提瑪·麥麥提喀迪爾和同學們激動地望向窗外,“我們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多看多聽多學習……”
帕提瑪·麥麥提喀迪爾和同學們參加的是2023年各族青少年北京夏令營,來自新疆和田地區(qū)和田縣、皮山縣的30名各族青少年與內蒙古、西藏以及北京的青少年一起參觀名勝古跡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感受祖國悠久歷史和發(fā)展成就,共同參與系列交往交流交融活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3年,新疆“研學游”蔚然成風。不只帕提瑪·麥麥提喀迪爾和同學們去了北京,來自全疆各地的600名各族中學生也去了北京。他們在暑期,參加了“祖國情·中華行”新疆青少年暑期研學班,親身感受偉大祖國悠久歷史和發(fā)展成就。在疆內,孩子們也紛紛走進博物館、紀念館等,在游玩中直觀感受歷史演變與發(fā)展,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心相通,則情相融;志相同,則力相聚。暢游在大美新疆的山山水水中,不僅悅心,也能見證“石榴花開別樣紅”的生動場景。全國政協委員、新疆舞蹈家協會主席迪麗娜爾·阿布拉認為,旅游業(yè)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在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滿足各族人民旅游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去年新疆接待游客2.65億人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各族群眾以旅游為橋梁,在熱情服務和觀賞暢游中相互了解、增進感情,共同知曉中華民族歷史,感悟中華文化。
民族團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一年來,“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不斷深化,各族干部群眾開展多種形式互動互助,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在一個個互嵌式居住村(社區(qū))里,各族青少年從小玩在一起、學在一起、成長在一起,各族人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新疆各族人民始終同心同向,攜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中闊步前行。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2033003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5120170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署)網出證(桂)字第020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桂)字第0230號
網警備案號:45010302000253
桂ICP備11003557 南寧新聞網版權所有
舉報電話:0771—5530647 郵箱:mail@nnnews.net
登錄南寧云賬號
登錄
還沒賬號?立即注冊
點擊頭像快速登錄
請輸入驗證碼